達州市位于大巴山腹地,適宜于包括茶葉在內的富硒農作物生長。目前,全市茶園面積33.79萬畝,年產干毛茶1.21萬噸,產值29億元。今年7月7日茶葉品牌“巴山青”第一次獲得第11屆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熊貓獎,17個茶葉單品獲金獎。
面對資源優勢和產業弱勢,如何讓茶葉品牌走出四川成為一張名片?達州市政協將此課題列為年初重點協商內容,并納入市委年度協商計劃。今年4月至7月,市政協組織委員、企業代表深入茶園了解生產情況、進入市場摸清銷路、前往江浙學習借鑒,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謀良招、出實招。
“建議穩步推進老舊、低效茶園改造提質。加快噴滴、滴灌等高效節水設施以及路網基礎設施建設,推廣有機栽培和機械采摘技術,提高茶業品質。”界別協商會上,譚俊峰委員針對茶園面積增加困難、茶園基礎建設滯后等方面開出“藥方”。
“當前茶的加工局限于茶葉初加工,附加值沒有提高。建議加大對夏茶的開發利用力度,研發茶飲料方面的新茶品,提高茶葉綜合價值。”從事白茶生產12年的大竹縣政協委員廖紅軍認為,加強資源深加工,延長產業鏈條才能增強產業發展后勁。
“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,主動投身市茶葉銷售市場,為企業分憂、為茶農增收。”達州市供銷社負責人了解到茶葉企業銷售困境后,提出應對方案。
“爭取做好在本地電視臺開設茶業發展欄目,講好茶故事,有效整合茶文化、巴文化、知青文化,開發茶旅+民居、茶旅+康養、茶旅+研學等茶文旅融合新業態,力爭三年打造全市3條茶旅精品旅游線路。”達州市文化旅游和體育局負責人聽取委員建議后,侃侃而談,一幅茶文旅發展藍圖徐徐展開。
“盡快形成協商報告,促進茶葉產業發展。希望不久的將來,達州茶樹綠滿山頭,產業欣欣向榮,產值大獲豐收。”達州市政協副主席廖清江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