擇茶,飲茶之基礎。茶葉的色澤與原料的嫩度、加工技術、產地及季節等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好茶要求色澤一致,光澤明亮,油潤鮮活;良莠不齊的原料、不當的技術往往使茶葉色澤劣變。通過仔細觀察茶葉的顏色可以幫助我們選擇優質的茶葉
今天小壺仙給大家分享——如何通過茶的顏色識別優質茶
金毫
紅茶干茶中帶金黃色茸毫的嫩芽。紅茶發酵時,茶多酚氧化聚合形成茶黃素,茶紅素。干燥后紅色的茶汁黏附在帶毫的茶芽,呈金色成為金毫。
銀毫
毫品種制得的綠茶、白茶干茶中帶毫的嫩芽,如白毫銀針、福鼎大毫茶干茶中銀毫。
綠
茶葉外形、湯色或葉底的色澤。多用于表述嫩度適中的新鮮綠茶色澤。
嫩綠
茶葉外形湯色或葉底的色澤淺綠新鮮,似初生柳葉的顏色富有生機。
鮮綠
葉外形或葉底的色澤綠明鮮艷。多用于表述干燥、嫩度高的高檔名優綠茶的色澤
翠綠
亦稱“綠翠”,茶葉外形或葉底的色澤鮮綠似翡翠,多用于表述高檔名優綠茶的色澤。
墨綠
深綠泛黑。
黃綠
茶葉外形、湯色或葉底的色澤。綠中帶黃,色澤稍差。
銀綠
色深綠表面銀白起霜
灰綠
綠中帶灰,屬白茶正常色澤。
青綠
比深綠為淺。綠中帶青,色澤稍差。
嫩黃
葉質柔嫩色淺黃,光澤好。
黃
茶葉外形、湯色或葉底的色澤。普通綠茶不新鮮以及加工工藝一般時容易呈現的色澤。
烏黑
烏黑而油潤,為高檔紅茶、米磚等茶葉的色澤。
紅棕
用于表述較粗老紅茶和普洱熟茶的干茶色澤.
青褐
多用于烏龍茶、巖茶色澤青褐帶灰光,又稱寶光。
黃褐
褐中帶黃。
起霜
干茶色澤灰白似帶霜,多用于表述炒青綠茶外形的色澤。
豬肝色
紅帶暗,似豬肝色,為金尖和普洱熟茶的色澤。
五彩色
干茶色澤繽紛,有銀色的芽毫,紅色、綠色、褐色、黃色的葉片時稱五彩色,常用于臺灣東方美人茶外形的色澤描述。
砂綠
又稱蛙皮綠,閩南烏龍干茶色澤綠中似砂粒稱砂綠。
糙米色
嫩黃如不微綠的顏色。專用于描述早春杭州綠獅峰地區生產的高品質西湖龍井茶的色澤。若制作龍井茶時以過高的雖溫度輝鍋,人為地促使茶葉色澤變明黃,以達到顯"糙米色"的效果,則其同香、味已老火,屬低次產品。
銀白
常用于描述披毫的芽頭色澤。
銀綠
色澤淺灰白色而略帶綠色。多為外形完整、多茸毫、毫中隱綠的高檔烘青型或半烘青型、半烘半炒型名優綠茶的顏色。
褐紅
紅中帶褐,為普洱熟茶渥堆正常的干茶色澤,也適用于葉底色澤。
黑潤
色澤黑而有光澤。常用于表述中檔紅茶的外形色澤。
黑褐
茶葉外形、湯色、葉底的色褐偏黑。常用于表述較粗老、茶多酚氧化充分的黑茶類制品的顏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