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7日,從昆明市宜良縣北古城鎮陳家渡社區獲悉,經過近5年的努力,陳家渡社區從外地引種的茶市“新貴”紫娟茶已初具種植規模,預計明年春季進入采摘期。

“茶者,紫者為上。”唐代的“茶圣”陸羽在《茶經》中寫道。在我國栽培茶樹中,茶樹芽葉呈紫色的并不多見,而具有紫芽、紫葉、紫莖的被視為茶中珍品。1985年,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工作人員,在茶園中發現一株茶樹尖為通紫色的變異普洱茶,并為之進行多年繁殖和精心培育,選育出云南大葉種珍稀紫茶,命名為“紫娟茶”。2007年,紫娟茶剛一上市,就以5000元多元一市斤的售價被稱為茶市“新貴”,并持續至今。
陳家渡社區監委會主任趙勇介紹,陳家渡小組以“紫酈茶莊園”為建設項目,從外地引種紫娟茶,經過近5年的引種建設,先后完成投資1647萬元建成紫娟茶園,已種植540畝67萬株,以及正在建設的750平方米的加工體驗品鑒中心。預計明年春季,這片紫娟茶園將進入采摘期,干毛茶產量預計可達1噸左右。
2015年,承包陳家渡社區陳家渡小組集體板栗園的5戶農戶反映,因多年干旱、品種老化、樹木死亡,造成700畝板栗樹接近絕收,要求解除板栗園承包合同。陳家渡社區“三委”通過廣泛走訪居民、承包戶,以及多方面征求群眾意見和民主決策程序,將還未到承包期限的板栗園收回陳家渡小組集體管理,一致決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種植茶葉,并從外地引種紫娟茶。
紫鵑茶之茶尖的芽、葉、莖均為紫色,茶尖三四葉以下的老葉片又為綠色。紫鵑茶做成成品后,褐中帶紫,泡出的茶湯為紫色。據云南大學教授高照介紹,紫娟茶呈現紫色是因為葉片富含花青素,因而她較傳統大葉種普洱茶更具營養價值,也因為稀少市場售價較高。
目前,紫酈茶莊園不僅是昆明首個也是最大的紫娟茶種植園,而且全省類似這樣的規?;暇瓴鑸@屈指可數,這將為當地帶來可觀的收益。
昆明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:廖興陽